生活资讯
钱江源国家公园:大山深处藏着一座科普馆秦兵马俑的资料
2023-09-15 21:31  浏览:53

豹猫准备捕食树上的鸟雀、大野猪带着小野猪觅食、石头旁留下蛇蜕下的皮……走进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上千种飞禽走兽生物标本映入眼帘,每一个场景都讲述着钱江源物种繁衍、竞争和嬉戏的故事。作为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最大的科普馆,钱江源国家公园科普馆以“全民公益性”原则,免费对公众开放、讲解,同时为各类教育研学机构提供支持。

“与城市里的科普馆不同,这个大山深处的科普馆不仅内容丰富、很现代化,还有难得一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公园试点区特色,让人大开眼界。”近日,来自杭州的程先生带孩子来钱江源长见识,实地参观科普馆让他们十分惊喜。

如今,自然环境教育正融入钱江源国家公园的角角落落。

近年来,钱江源国家公园把“环境教育立园”作为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宗旨之一,在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单位中率先开展环境教育专项规划,通过顶层设计和全面的资源条件盘点梳理,打造具有钱江源特色,系统化的环境教育工作执行战略,从设施、人员、课程到传播,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够更加彰显出钱江源国家公园品牌特色的体系,实现国家公园“全民共享”的目标。

当一回国家公园的小科学家

日前,来自杭州、上海、开化的15户亲子家庭走进钱江源国家公园,开启原始森林的大自然研学之旅。

“这棵树叫杜仲,树皮是珍贵滋补的药材。”“绿色的这层是苔藓,在城市很难看到。”领队老师带领着亲子家庭探访古田山,感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沿途参访植物,进行相应解说,并引导孩子近距离观察这些在城市里难以见到的物种。记录树牌号、拿出胸径尺、绕树干、量胸径、报数据、记数据、量坐标,孩子们一气呵成,测量好样方的树木胸径。此外,孩子们还学习了红外相机、鸟鸣收集器、种子雨收集器的功能,并收集了种子雨凋落物。

钱江源国家公园在“环境教育立园”的理念下,充分依托了自身科研工作,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研学产品品牌,把国家公园一线的生态研究工作,转化成青少年可以直接参与和体验的原汁原味的研学课程。比如中科院研究站体验、国家公园奇妙夜自然观察、跟着“农民科学家”探访古田山、走访保护地古村落等内容。

此外,钱江源管理局投入资金和人力,开发了课程教材教具,免费授权给第三方公司团体使用,支持自然教育和研学机构,利用钱江源的场馆、课程、师资、认证等资源,在遵守国家公园规定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与衢州、开化本地中小学校、研学机构合作,实施普惠性的自然教育服务,比如每年组织3000名开化五年级学生来钱江源进行科普教育。越来越多外省市比如上海、杭州的研学机构利用我们的条件,招募学员组织一周左右的研学课程、夏令营等,深入地体验完整的国家公园生态之旅。”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社区发展与建设处副处长何斌敏介绍说。

让本地人成为自然教育师、“农民科学家”

培养本地从业者、村民成为博物馆讲解师、自然教育师、“农民科学家”,为研学团队讲解、实地体验等服务,也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一大创新。

科普馆的十几名工作人员,都是来自周边村镇的村民。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目前专门培养了3名本地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家乡的生态和物种、保护与发展。

今年5月,首届钱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师培训班在古田山正式开班。经过5天的培训和考试,最终培养了当地第一批获得国家自然教育导师证书的自然教育师。当地人周芝君就是32名学员之一。以此为契机,周芝君正组织一支自然教育师团队,设计更多钱江源特色课程,带领更多学生走进国家公园。

“农民科学家”也参与到自然教育中来。这些人来自周边村镇大多曾以务农为生,后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钱江源观测研究站,协助开展生物多样性基础科研工作,最长达十多年,正式岗位是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员。

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主任余建平介绍,“农民科学家”对当地动植物和户外活动等极为了解,又经过专业训练掌握了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采集、监测、调查、保护救助知识。现在还利用空闲时间,将这些经历和收获进一步传递给前来生态研学的青少年。通过带研学团队讲解、授课等形式,服务一天一般有三五百元收入。

听本地人讲生态和保护故事,亲身示范如何参与国家公园工作,这不仅形成独特的内容体验,也为当地人增加工作机会与收入。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将加大这方面的培训扶持,未来自然教育师有望成为国家公园周边居民的新职业。

融合发展:深山古村迎来新机遇

随着国家级的科普馆落地,限于发展困境的深山村落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刚刚过去的暑假,位于钱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的古田村成为热门打卡地。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实地探访传统村落,观察村落民居格局、功能,观看家谱等文物,了解移民历史和保苗节等传统文化。

“科普馆的落成,为村里增加了新的客源群体,今年来的生态旅游和研学团队明显增加,苏庄镇、古田村正在打造钱江源特色的研学康养基地,未来村集体和村民也会有更多方式参与自然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古田村村支书赖钟云介绍。

古田村下辖5个自然村,总人口只有一千人左右。村庄地处国家公园内,这里拥有绝佳的生态气候、自然风景。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浓度最高时可达14.5万个每立方厘米。得益于钱江源国家公园地役权改革,村里收入一部分来自于林地的生态补偿,人均每年可以获得七八百元,按照要求以最生态方式种植的油茶和茶叶,也成为村民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随着生态旅游研学增多,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也恢复接待。当地还在试点森林康养服务,吸引大城市的人来村里修养长住,村里已经尝试把几幢老房子从村民手里流转出来,租给合作方或个人做康养度假。

目前,钱江源国家公园已把周边社区全面纳入项目规划和布局:苏庄镇、古田村建成国家公园科普馆和珍稀动植物园,齐溪镇建设国家公园特色小镇,何田乡建成清水鱼博物馆,长虹乡布局天文馆和暗夜公园科普观星基地。

“自然保护地的植被和生态环境条件好,多样性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可达性高等特点,是浙江省开展自然教育的独特优势。建议选取不同类型保护地,从顶层设计开始,开发一套系统化,个性化、有特色化、多功能的自然教育体系,把整个自然教育的产业链、业态进一步构建起来,探索绿色发展理念下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持续健康运营发展的模式,为行业提供浙江的案例经验和实践路径。”复旦规划院生态环境分院自然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雍怡表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