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攻下药 、中药攻下是什么意思
2023-04-20 01:37  浏览:30

什么是泄药?泄药名有哪些?

一、所谓泄药(其实就是泻药),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二、泻下药种类

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攻下药

攻下药的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均应慎用或***用。润下药的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故对老年虚弱患者,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攻下药,多属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适用于大便燥结、宿食停积、实热壅滞等症。此外,攻下药在临床应用上还用于下几个方面:

1、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 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效,从而免除手术**,减轻病人痛苦。主药: 大黄、芒硝、蕃泻叶。

润下药

 润下药,多为植物的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滑作用,使大便易于排出,适用于一切血虚津枯所致的便秘。临床还根据不同病情,适当地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热盛伤津而便秘者,可与养阴药配伍;兼血虚者,可与补血药配伍;兼气滞者,须与理气药配伍。主药: 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能引起强烈腹泻,而使大量水分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肿胀的目的,故适用于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结聚、喘满壅实等症,近代又用以**晚期血吸虫病的腹水症候,可改善症状。 本类药物非但药性峻猛,且多具有毒性,故对炮制、配伍、剂量、运用方法及***忌等,都必须注意。 主药:甘遂、芫花、巴豆、牵牛子、大戟。

[配伍方法]

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治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攻下药和泻下药有何区别?

攻下药只是泻下药的一种方法。泻下药可适用于大便秘结、肠道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等里实证。根据其作用与适应证的不同,泻下药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攻下药主要适用于实热积滞、燥屎坚结、大便秘结,作为较为猛,它是泻下药的一种类型。

大黄是什么药

大黄是一种中药,属于攻下药。

大黄药来源于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大黄药,是云南苗族地区常用药。大黄药药性凉,味道辛。大黄药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

食用大黄注意事项: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黄

攻下药,峻下药有什么区别?

中医的治病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大类。祛邪中的下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病方法。无论是从历代的医案里,还是从现在的临床中,我们都会发现,它发挥了并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下法属于攻法,主要作用是祛邪。它能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排除胃肠道积滞及有害物质。因此它是一种见效快,而且适应症广的治病方法。

下法的由来

下法的源头在《黄帝内经》,如“因其重而减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后张仲景根据《内经》创立了寒下的大承气汤、温下的大黄附子汤、峻下的十枣汤、润下的蜜煎导等36方,从而为下法奠定了l临床基础。而真正把下法发挥到极致的是张子和,他扩大了下法的范围和适用范围。他认为“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泄气,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即把具有下行作用的治法,统归于下法的范畴。

下法的适用范围

下法是一个笼统的治病

方法,因此宏观上绝不仅仅是泻下通便,它们概念的范畴不一样,有着本质的区别。下法包括泻下通便,而不能说泻下通便就是下法。下法用于积滞宿食蕴结胃脘,杂病腹满拒按,黄疸,食劳,腰胯沉痛,以及大便秘结,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热上炎,头痛,咽痛,目赤。此外,落马坠井,杖疮等外伤疾患也可用下法,故下法的应用范围很广。

下法之用药

下法的用药也很广,大致分为三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攻下药主要是泄下通便,清热泻火。润下药为润化大肠,通导大便。峻下药则是峻烈泻下,攻逐水饮。攻下常用药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其中的大黄因作用强烈被称为“将军”。润下药有火麻仁、郁李仁、当归、肉苁蓉、蜂蜜、杏仁、桃仁等。峻下药为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张子和对药物进行了分析,认为牵牛、大戟、芫花、杏仁有小毒,巴豆、甘遂有大毒,应当慎用;而大黄虽苦寒,却可“通九窍,利大小

便,除五脏六腑积热”。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功用,对药物的选择是关键,要做到对症下药。

下法的应用

应用下法治病,必须根据中医的辨证,否则就有可能背道而驰,不仅对病人无益,还可能因为下法的使用不当而加重病情,甚至产生新的疾患。下法应用了中医“就近祛邪”的治病原则。对下法的辨证依据,关键是疾病的虚实寒热。而子和根据病机,分别用寒下、温下、峻下、缓下之剂来**不同程度的不同疾病。如外感四时不正之气,正不胜邪,邪人胃腑而致便秘、高热神昏、谵语发狂,脉实,就用调胃承气汤及大小承气汤。这就是中医的“上病下治”,“釜底抽薪”。治肠中津亏、燥屎秘结,就用导水丸、润肠丸。这就是中医的“增液行舟”。治三焦闭塞,水道不行,就以八正散、石韦散清利。若积热郁于内而致嗽血,就以调胃承气汤加当归,或者再加舟车丸治之。停饮中满,轻则用五苓散分利水道,重则用三花神佑丸。病留饮,浮肿不能食,先以苦剂涌之,次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之。妇人“月事沉滞,数月不行”应“急宜服桃仁承气汤加当归”。

下法的注意事项

下法治病病种多,见效快,但应用下法时,应重视病情的轻重缓急,还有病人的体质,妇女哺乳期、经期、孕期均慎用。攻下、峻下的药物猛烈,易伤正气,对于病久体弱之人,不可轻投。同时可配合他法应用,以缓和下法的峻猛之性或相得益彰提高疗效。下法治病,中病即止,不必尽剂,过而生衍,徒伤正气。峻下之剂,更要慎之又慎。

总之,下法对于治病可算是一把利剑,力专效宏。但是下法安全系数小,只有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炮制所用之药、合理配伍所采之剂,三因制宜才能使其切中病情,有功而无过。

关于攻下药和中药攻下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