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上游之城 无废而美”系列报道——猪场茶叶种养双循环 川渝无废农业园出新招三大传统节日
2024-01-24 21:36  浏览:26

屋舍俨然,群鸟嬉戏。尽管是寒冬农闲时节,但在重庆荣昌与四川隆昌交界处的川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双昌”园区),却一片繁忙景象。

“双昌”园区是川渝毗邻地区规划建设的3个跨省农业合作园区之一。规划面积19.6万亩,其中荣昌区10.1万亩、隆昌市9.5万亩。近年来,“双昌”园区立足两地的特色,围绕生猪、稻渔启动建设,不仅将川渝和美乡村打造得有声有色,更是让固体废物不出乡村,“无废乡村”的雏形基本显现。

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远山如黛,在半山腰上,智慧猪场里的“双昌”猪尽情撒欢,距离该猪场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隆昌市石燕桥村三合村,这里茶山的茶叶则享受着“双昌”猪粪便发酵的“天然肥”滋养,长势喜人。

“荣昌猪和内江猪,都是川渝的地方特色,结合独特品种资源优势,依托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市畜科院等科技支撑,川渝共同打造了‘双昌’示范猪场,推进规模化、智能化、清洁化健康养殖。”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发展规划科副科长席小莉告诉记者,这里主要打造种猪供种,占地面积28亩,设计存栏种猪360头,已于2023年11月投入使用。

同时,“双昌”园区内,川渝两地还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稻鱼、稻虾生态立体种养,提高综合产出率,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8.3万亩,核心区2000亩。

此外,共建的西南玉米种业基地也卓有成效,建成核心区4000亩,还配套建设了烘干、仓储、剥衣等种业加工项目,形成年200万公斤种子生产能力,辐射带动毗邻地拓展育种基地到3万亩。

“生猪的粪污,通过建立干湿分离发酵处置设施,初步处置后作为肥料还田利用,助力了玉米、稻田和茶叶基地的生长,而玉米、稻田基地的秸秆又可以作为谷物饲料用于生猪的养殖,农业园内看似‘废弃’物通过‘环环相扣’形成资源化的综合利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功效。”荣昌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叶广彬说,园区内稻鱼、稻虾通过太阳能杀虫灯、测土配方施肥等方式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秸秆均设置了综合回收点统一回收利用处置;生活垃圾则建立了集中收集点,由街道统一组织收运,生活污水经厌氧发酵后进入人工湿地处置,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无废”农业园区。

近年来,川渝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开展得如火如荼,川渝两省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机制》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2023年工作要点》,从四大领域、五大体系、十项任务开展深度合作,落实联席会议、联合指导、宣传教育、资源共享、经验推广等五项机制,共同推进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3项清单。

依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集的城市管理、循环经济、农业农村等各领域112位专家组建的指导技术组,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指导。严格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的监管审批,联合开展固体废物非法处置监督执法,推进固体废物跨区域管理。

川渝两地还共同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环境风险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共同优化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迈入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并已拓展至贵州、云南、河南、湖南等6省,审批时间由1个多月缩至5天,转移种类由3种增加至59种。

依托新建成的荣昌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协调泸州市将泸县生活垃圾转运至重庆市荣昌三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处置。将重庆市荣昌三峰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产生的飞灰螯合转运至泸州市纳溪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协同处置,有效解决泸州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不足及荣昌区暂无飞灰螯合物处置能力的问题,川渝在无废城市共建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新步伐。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