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纺织行业低碳转型加速 安踏、波司登等23家品牌企业加入30·60碳中和计划肠衣的做法
2024-05-31 21:32  浏览:59

5月30日,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24气候创新时尚峰会上,安踏体育、波司登两家国内知名服装品牌正式加入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至此,已有共计23家品牌企业、42家制造企业加入到这一共同推动纺织行业“双碳”行动的目标中来。

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是全球可持续治理的活跃力量。自2021年6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启动“中国时尚品牌气候创新碳中和加速计划”以来,三年时间,行业不断涌现优秀企业,纷纷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作出承诺,并开展一系列气候创新行动,展现企业自主推进“双碳”工作的决心和努力。

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设定了气候目标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会上透露,通过对加入的制造业企业和品牌企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发现,绝大部分(83%)的企业已经设定了气候目标,且超过50%的企业是以“双碳”目标为最重要形式。在设定了“双碳”目标的企业中,62%企业目标在2030年前早于国家目标提前达峰,82%企业目标在2060年前早于国家目标实现中和。除了“双碳”目标之外,更多企业也设定了其他多元化的气候目标,比如说绝对的减排目标、强度的减排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目标等,都在以量化的方式在彰显行业企业的气候雄心。

据会上发布的《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企业进展手册》显示,绿电使用成为引领企业减排行动的重要抓手。统计显示,企业开展自身运营范围减排项目的比例由2020年的41%上升到2022年的71%,2022年共计减排量达20万吨,同比增长163%。在各类减排项目中类型中,可再生能源电力(绝大多数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与设备节能最为普遍。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使用呈现明显增长,2022年绿电使用量占企业总用电量比例由2018年的1%上升至8%。

广州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牛仔布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最早加入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的企业之一。据企业负责人介绍,2021年—2022年间,企业先后建立了两期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184万千瓦时,占公司总用电量的11%,助力公司逐步实现绿电转型。

终端品牌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溯的需求愈加迫切

“目前,纺织企业尚未完全摆脱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为了降低纺织行业的碳排放,应从纺织纤维原料、分销消费过程、生产加工过程和废弃纺织品处理四方面着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表示。

据他介绍,以纺织纤维原料为例,天然纤维的种植和化学纤维的合成以及加工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生产加工过程中,纺纱、织造、印染、成衣、后整理涉及设备能耗、物料处理、废物排放等,也都会产生碳排放。此外,在使用和废弃环节,也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在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在编制《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拟于近期印发。《方案》将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碳足迹,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的特定对象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产品碳足迹,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碳排放量的总和。

“目前,我们在全球率所有国家纺织行业之先完成了110件单品的碳足迹测评,这些测评来自33个品牌、涉及到将近180家的制造企业。”阎岩表示,当前,终端品牌对碳足迹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的需求正变得愈加迫切,以推动供应链上下游能耗和碳排放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优化。

会上,不少品牌企业表示,供应商生产活动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与品牌商的碳排放水平息息相关。在产品大部分生产环节由供应商承担的情况下,如何在保证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让供应商的能源使用量和碳排放量减少,成为他们实现自身气候目标的重要一环。

以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例,截至2022年,李宁共计已完成28家供应商碳盘查项目,帮助他们建立能源与碳排放管理能力。2020年—2022年,李宁服装材料每千元的采购额所导致的碳排放量持续减少,由2022年的1.35吨二氧化碳/千元将至2022年的0.87吨二氧化碳/千元。

气候创新是一项长期事业、系统工程,需要共同努力

“产业低碳绿色转型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多利益相关方的合力推进。更加透明无间的供应链,更加多元跨界的创新体正在形成。覆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更加集约化的投入产出关系加速构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气候创新是一项长期事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当前,绿色产品供给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低碳绿色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持“产能过剩论”者没有放眼全球,也没有看到发展。只有充分的供给升级与全球市场合作,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人间正道。

他建议,要加强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转型,降低产业链各环节的碳足迹。加强标准引领,持续完善细分领域的碳足迹管理标准与方法。加快完善行业绿色低碳服务平台,引导和规范行业低碳实践。同时,提升绿色增值能力。持续完善行业ESG信息披露体系、ESG绩效评估体系和ESG能力提升体系。充分利用绿色融资渠道,增强绿色融资能力。顺应碳交易市场新机制,提前布局,建立并优化企业绿色资产管理体系。

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指出,我国纺织工业围绕“绿色、科技、时尚”的新定位,积极推进绿色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他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大力推动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绿色发展动能。需要大力推动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纺织行业减碳降碳。二是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支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要推动纺织领域技术进步,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抓紧部署绿色低碳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