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评论员观察)金婧个人资料
2024-06-14 21:30  浏览:49

  减少“三支一扶”人员后顾之忧,必须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为人才提供全流程服务、全方位支持

  马启林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广西德保,投身家乡建设,为村民排忧解难;王辉到山东烟台的小钦岛“支医”,撑起“一个人的卫生院”,坚持24小时在线,一干就是16年;陈若竹扎根湖北恩施偏远的村级小学,帮助山里娃打开眼界、实现梦想……在广阔乡村建功立业,这些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三支一扶”人员。

  “三支一扶”计划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基层一线流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民生工程,是为基层输送和培养青年人才、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的人才工程。据统计,2021年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已选派12.17万名毕业生到基层服务。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4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明确今年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为偏远落后地区发展注入人才活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贡献智慧力量。高校毕业生有知识、懂技术、能创新,更有投身发展的满腔热忱。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农户送技术,为治理出新招,为产业谋出路,有助于更好补齐“三农”短板,推进共同富裕。今年招募计划着重开发基层事业发展急需紧缺岗位,并向脱贫地区、东北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倾斜,将更好推动人才供给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正如一位参与者在家书中所写:“基层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却能磨炼意志、增长见识。”大到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小到家门口的环境整治,都需要基层干部全身心投入。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完成艰巨任务、克服艰苦条件中磨意志、长才干、壮筋骨,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青年将更好实现青春梦想和人生价值。

  当前,“三支一扶”已成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如何让毕业生既下得去、干得好,更留得住、流得动,成为检验政策成色的关键。为解能力之“渴”,甘肃开展相关培训,帮助毕业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为保障生活所“需”,西藏在薪酬待遇、安家补贴、年度休假等方面予以照顾;为拓宽服务期满后的就业之“路”,安徽将通过公务员定向招录、基层单位直接聘用、创业扶持等方式促进青年发展。各地探索说明:减少“三支一扶”人员后顾之忧,必须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为人才提供全流程服务、全方位支持。

  青春不以山河远,立志家国向未来。“三支一扶”计划实施近20年来,服务领域已从最初的教育、农业、医疗、扶贫拓展到农技、水利、文化、社会保障等,为青年人成长成才提供了沃土。让青年人才与乡村全面振兴更好实现“双向奔赴”,广袤的土地定能成为希望的田野、展现更加动人的篇章。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