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北京用行动计划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征程还珠格格第一部主题曲
2023-03-15 01:32  浏览:51

春到北京,冰面消融,300多只天鹅在北京西北部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湖面上片翩翩起舞,这是开春以来在此监测到天鹅数量最多的一次。

春到北京,万物复苏,位于北京南大门的大兴区按照《绿色信用评价管理体系》对全区73家企业进行评价,评出五星级企业8家、四星级60、三星级5家,开启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春天。

天鹅与企业是北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趋向好的小小缩影。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春天刚一来临,北京就出台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美北京迈进。

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王瑶向记者介绍道:“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水、土壤、生态保护五项内容,含有百余项措施。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北京将实施新一轮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同时与上游共同保护好密云水库。实施北京市水生态区域补偿办法,强化执法监管,继续开展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今年北京市将纵深推进“三水统筹”,系统提升水生态环境品质,保护好密云水库,建设节水型社会,全市万元GDP用水量比2022年下降1.5%左右。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全面加强城镇、农村、工业等领域水污染治理并巩固治理成效,将河流消劣治理、防止黑臭水体反弹、农村小微水体管护等任务纳入年度总河长令,突出水生态修复,保障重点河流生态流量。

在发布“行动计划”之前,北京就已经全面启动了永定河北京段2023年春季生态补水工作。2月24日上午8时,北京官厅水库提高闸门,清澈的水流卷起滚滚浪花,顺着河道向下游奔涌而去。2023年,本市计划向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4.3亿立方米,助力永定河全线有水。此次春季补水预计将持续到2023年汛前。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侯京卫说:“对应气候变化的核心任务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我们将从能源、产业、交通、建筑、农业这五个方面来促进气候减缓。”

“行动计划”要求今年全市及各区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累计下降12%左右。今年6月底前,完成科技支撑、建筑、交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本市碳达峰碳中和“1+N”系列政策文件的印发,明确重点领域减碳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力争持续下降,天然气消费规模控制在19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达到13%左右。禁止新建和扩建燃气独立供暖系统,全市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下降3%。推进既有燃气供热系统“零碳”改造示范,完成3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智能化供热改造。

持续推动机动车清洁化,今年底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68%;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的巡游出租车、市内旅游客运班线车占比分别达到60%、23%。全市新增和更新的商超、快递等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为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车的比例达到80%。

为让“北京蓝”成为常态,“行动计划”强化PM2.5和O3协同控制,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今年将实施1.5万户村庄煤改清洁能源工程,推进重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治理。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水平,同时加强餐饮油烟等污染防治。开展“一微克”行动区级示范,因“区”制宜、找准治理发力点和改善突破点,各区结合实际开展VOCs精细治理、“油换电”“油换氢”等项目示范。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空气重污染应对。

2013年至2022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全面大幅度改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一级优天数从41天增加到138天,“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提升“北京蓝”在线指数。

在土壤治理方面,“行动计划”对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土壤污染工业源头防控、建设用地风险防控分别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办法。之前的首钢老工业区污染地块生态修复转型奥运赛场用地、原东方化工厂通过生态恢复变身“城市绿肺”等成功案例都为“三地”管控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今年将进一步拓展治理成果。

对于生态保护工作,“行动计划”在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关措施。

好生态环境滋养好物种,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2020年以来,北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2020年至2021年累计记录6283种,十年间北京野生鸟类增加了79种,达到503种之多。

今年北京将以“行动计划”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物种栖息地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重点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等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美北京湾。

以上就是北京用行动计划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征程还珠格格第一部主题曲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