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工业园区如何做好“绣花功夫”? 苏州探索产业载体的精细化管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2023-03-24 21:33  浏览:53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工业园区由于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优势,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撑。不少中小型企业在工业园区内通过租赁厂房开展生产活动,不仅为投产节约大量时间,更是成本投入的最优选择。然而各类产业载体的环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法律法规暂未对载体产权的责任及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对于一些环境管理水平低下的产业载体,环保部门往往感到有心无力、束手无策。

产业载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产业载体的环境管理历来都是难点、痛点甚至是盲点,特别是一些民营载体,普遍存在环保意识薄弱、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应急防范措施不到位、租赁方与承租方权责不清等问题,均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部分产业载体只管租不管治,只收钱不收污,更有甚者为了一点租金引进“散乱污”,带来环境和安全隐患。另外,产业载体内的企业流转频率极高,入驻和腾退阶段都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隐患,面对庞大的企业数量,监管部门仅仅就如何及时掌握众多产业载体内的企业动态信息,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产业载体整体环境管理水平,不仅是一园一隅的好坏得失,更是关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影响长远。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共有产业载体450家,其中全区84%以上的固定污染源分布在产业载体内。如何规范产业载体日常环境管理,成为摆在生态环境部门面前一个棘手的课题。

2022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启动“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工作,发布了“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评估指标”及“产业载体规范化在线工作程序”,正式开启“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科学设置评价体系,发挥指挥棒作用。苏州工业园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评估指标采取百分评分制,分对七大类30个小项对产业载体环境目标与投入、制度规范建设、日常环境管理、雨污分流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宣传、环境管理经验创新等进行评分。评价体系设置加分项,对于两年内载体及入驻企业无环境违法行为和投诉的、创新环境管理方法或获得市级及以上绿色、低碳等荣誉称号等情形予以加分。同时,设置一票否决项,对于载体内存在“散乱污”企业的不仅不予以考核评定,还要进行环境处罚。

二是开发建立在线平台,实现动态管理。为了顺利推进该项工作落地见效,苏州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利用园区水务一体化平台,开发了“载体规范化在线程序”,为每一个产业载体在云端创建一个“规范化档案盒”,将载体内的入驻企业信息装进“档案盒”,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对产业载体本身“规范化建设”情况对照评估指标进行“画像”评估。企业在现实中入驻或退租时,载体业主亦须同步在“载体规范化在线程序”云端填报企业入驻及退租信息,在线程序自动将入驻信息推送到网格监管部门账户,监管部门实现对载体内的企业入驻情况动态分析。

三是评比示范单位,发掘推广优秀载体环境管理经验。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工作方案,园区将对全区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创建情况,进行统一评估,并评比产生10家“产业载体环境管理示范单位”,发掘和推广10个“产业载体环境体系管理创新经验案例”,以示范促规范,以案例促落实,推动园区产业载体整体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

若说“污染防治攻坚”是用雷霆手段濯污扬清,推进“产业载体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化”则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去浸润中小企业的成长,在长期缓慢的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内化为企业的思想自觉。

以上就是工业园区如何做好“绣花功夫”? 苏州探索产业载体的精细化管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