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2023中国氢能展在京开幕 业内呼吁:绿氢发展需要更多产业支持次元光辉
2023-03-29 21:33  浏览:46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3月28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能源集团、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氢能联盟)等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CEEC2023)暨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2023中国氢能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

IMG_6423.jpg

3月28日-30日,2023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CEEC2023)暨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2023中国氢能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 徐卫星摄

在氢能馆各企业展台,人头攒动。这是疫情放开后清洁能源行业的开年首展,也是2023年度首场氢能专业国际展会。本次展会以“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题,吸引了百余家国内外氢能企业亮相,展品覆盖氢能制储输用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

IMG_6447.jpg

IMG_6445.jpg

IMG_6443.jpg

IMG_6437.jpg

展会上,多家企业带来了氢能制储输用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的最新技术成果。徐卫星摄

绿氢项目开工超预期 经济性受制于用电成本电价低于0.1元/kWh可实现平价

回顾2022年的氢能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不断叠加,政策框架不断完善,体系渐趋丰富。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政策鼓励的应用场景和领域,勾勒出氢能中长期蓝图。

不少参展企业告诉中国环境报记者,氢能被正式确定能源,且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相关环节也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这提振了企业投身氢能产业的信心和预期。

根据《中长期规划》提出的具体量化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2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年—200万吨/年。

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制备的氢气又被称为绿氢。一家电解槽设备参展企业告诉记者,近期各地绿氢项目开工超预期,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探,经济性业逐渐显现。

在展会同期举办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考克利尔能源亚太区总裁林立邦介绍,电解水制氢70%以上成本来源于电价,若电价低于0.2元/kWh,电解水制氢成本将低于多数场景下的灰氢成本,若电价低于0.1元/kWh,则电解水制氢成本可完全实现与目前制氢成本最低的煤制氢平价。

阳光电源副总裁、阳光氢能公司董事长彭超才也表示,降低制氢成本是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绿氢产业的前提。同时,绿氢规模化生产要考虑降低规模化制氢对电网的影响,多台电解槽协调运行策略以及智能化升级、保障安全生产和运维等因素。

绿氢发展需要更多产业支持

“与传统灰氢和蓝氢相比,绿氢在经济性上尚不具备优势,需要尽快出台绿氢认定标准,制定绿氢价格政策,给予绿氢适当补贴激励,同时继续深化和完善碳交易市场。”彭超才认为,当前,绿氢产业在供应链完整性、技术成熟度、规模化生产能力,法规及标准建设等方面仍然有较长的路程要走,需要国家有更明确的绿氢产业发展路径和示范政策推动。

据记者了解,目前,针对绿氢如何认定的问题,中国氢能联盟牵头制定的《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于近期发布实施,标准的出台也填补了国内制氢环节从碳足迹的角度界定标准的空白。

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刘玮透露,联盟近期还编制了《CDM可再生能源制氢碳减排方法学》,目前已报CDM办公室,近期有望获批。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也由联盟相关成员单位完成编制组织申报。

“基于标准和方法学的完成,清洁氢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刘玮表示,下一步,联盟将结合标准和区块链技术,实施清洁氢评价及建设我国绿色氢气溯源及认证平台“氢溯”,并开展氢交易相关工作。

“绿氢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一方面可以与风光电等新能源配合,发挥氢能储能优势,另一方面,在工业领域,氢能也可以作为减碳的工具。”业内人士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随着绿氢成本的不断降低和供给的不断增加,绿氢项目有望将从示范逐步向商用拓展,绿氢需求也将迎来快速扩张。


发表评论
0评